肺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术后再发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1 例

   2016-10-12
字体大小:

病例介绍

患者:邱某,男,75 岁,浙江省龙泉市人

主诉:咳嗽咳痰 4 月余

现病史:患者 4 月余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嗽不剧烈,音调不高,无明显昼夜规律,痰呈白色黏稠状,量不多,无痰中带血,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声嘶等不适,就诊龙泉人民医院,行胸片检查,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后就诊于丽水中心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及 CT 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不明。拟再次行肺穿刺活检,同时予「抗炎」治疗(具体药物剂量不详),咳嗽好转。2015-2-13 复查胸部 CT,提示病情无明显改变,故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2015-5-18 于我院行 B 超引导下穿刺检查,依据病理报告,诊断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现患者症状同前,门诊以「胸腔肿物」收住入院。

患者发病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佳,大小便无殊,体重近 3 月来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 18 年前右腘窝手术史(具体术式及术后病理不详)。有「脑梗塞」病史 3 年,具体不详,现四肢运动可,左眼失明,左耳失聪,复方甲氧那明胶囊 2# tid po 治疗,

家族史:家族中无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

ECOG PS 0 分。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及腹部体检无殊。四肢活动自如。

辅助检查:

丽水中心医院

2015-02 胸部 CT 检查结果示:「1 右肺中叶占位,恶性肿瘤首先考虑,伴右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可能;2. 右肺斜裂旁肿块,转移可能;左肺上叶少许炎症;3. 双肾多发囊肿可能」。(检查号不详)

2015-02 穿刺病理报告:「(右肺穿刺病理)送检少量肺组织伴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淋巴瘤诊断依据不足,免疫组化:(T 淋巴细胞)CD3+,CD5+;(B 淋巴细胞)CD20+,PAX-5+,Kappa+,Lambda+,CD30 少数大细胞+,CD15-,CD21 示 PDC 网结构存在,Ki-67+,CK-, 原位杂交 EBER-」。(病理号不详)

2015-5-25 穿刺病理报告(201510787):「(右肺肿块穿刺)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CK(-)、CK7(-)、Vim(+)、CD34(+)、CD117\c-kit(-)、DOG 1(-)、Des(-)、SMA(-)、h-caldesmon(-)、bcl-2(+)、CD99(+)、CR\Calretinin(-)、D2-40(局灶弱+)、Ki-67(+,5~8%)。」

邱1.png

2015-5-27 全身 PET/CT 提示:「1. 右侧胸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灶,FDG 代谢轻度增高,结合病史,首先考虑孤立性纤维瘤;右肺中叶陈旧性炎症灶,余两肺散在纤维灶;双肺门及纵隔内多发炎性淋巴结。  2. 肝门区结节灶,未见 FDG 代谢轻度增高,两侧盆壁淋巴结伴 FDG 代谢轻度增高,建议密切随访。  3. 左侧枕叶中线旁似见局灶性低密度灶(低于周围脑组织),建议 MR 检查;老年性脑改变。  4. 甲状腺密度不均匀,FDG 代谢轻度增高,建议甲功检查或超声随访。  5. 横结肠左侧走形 FDG 代谢异常增高,首先考虑炎症,建议肠镜检查。  6. 双侧上颌窦慢性炎症;右肝后下段钙化灶;双肾多发囊肿、左肾钙化灶;前列腺增生;双侧鞘膜积液;脊柱侧弯,椎体退变,腰椎间盘退变;右侧肩周炎。  7. 左侧髋臼前方肌束内低密度灶,未见 FDG 代谢增高,考虑良性病变。」

2015.06.03 胸部平扫+增强 CT(P0631703):「1、右肺占位,间叶来源肿瘤较肺癌可能大,请结合其他检查。2、右肺中叶斑片影,考虑炎症。3、纵隔、右肺门多发小淋巴结。」

邱2.png

邱3.png

2015-06-03 支气管镜检查(es167224):「右肺中叶:开口内管腔略呈外压性改变,黏膜光滑,局部见碳末沉积。」

初步诊断:1. 胸腔肿瘤 2. 脑梗塞后遗症期

治疗过程:

2015-06-09 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右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肺水平裂与斜裂交界处,大小约 5*5 cm,质硬,粘连于右肺中叶与上叶之间,行肿块完整切除,切除包括粘连部分肺组织。术中快速冰冻:「(右肺肿物)病变首先考虑软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局灶富于细胞。备 注:良恶性待常规多取材明确。」

2015-06-22 术后病理(201512990):「(右中)肺病变符合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CK(-)、Vim(+)、CD34(+)、bcl-2(+)、CD99(+)、Actin(-)、Des(小灶+)、WT-1(-)、CR\Calretinin(局灶+)、CK5/6(-)、CD117\c-kit(-)、DOG 1(-)、S-100(-)、CD57\Leu-7(-)、Ki-67(+,10%)。备 注:肺切缘阴性。」

邱4.png

2016-04-18 因「肺肿块切除术后 1 年,复查发现右肺占位 1 日」,再次入院。

基本病史同前。

2016.04.18 行胸部 CT 检查,2016.04.26 行颅脑 MR 检查,2016-4-25 行 CT 引导下肺穿刺术。

辅助检查结果:

浙江省肿瘤医院

2016-04-18 胸部平扫+增强 CT(P0631703):「右肺中叶可见片状略高密度影,边界模糊,病灶紧邻水平裂,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后轻度较均匀强化。左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性病变,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右肺门可见多发结节影。两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颈部皮下可见游离气体影。 影像诊断: 右中肺肿块切除术:1、右肺中叶片状略高密度影,较前(2015-6-3)范围增大,炎症改变较肿瘤病灶可能性大,建议做穿刺活检。2、纵隔、右肺门淋巴结增大,较前相仿。」

邱5.png

邱6.png

2016-04-26 颅脑 MR(P0631703)诊断结果:「1、脑 MR 未见明显转移灶。2、双侧大脑多发缺血灶。」

2016-02-26 肺功能:「FEV1 1.46/1.31 125%」

2016-5-3 穿刺病理报告(201609014):「(右肺穿刺标本)大量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并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CK(上皮+)、EMA(上皮+)、CAM5.2(上皮+)、CD3(T 区+)、CD5(T 区+)、CD20(滤泡+)、CD79a(滤泡+)、Kappa\κ(少量+)、Lambda\λ(少量+)、CD43(T 区+)、bcl-2(T 区+)、bcl-6(生发中心+)、CD10(生发中心+)、CD23(FDC+)、Ki-67(+,生发中心>T 区)、CyclinD1(-)、CD34(血管+)备  注:形态不除外 MALT 淋巴瘤,但免疫组化结果不支持,建议密切随访。」

邱7.png

初步诊断:1. 肺占位性病变 2. 肺肿瘤切除术后 3. 脑梗塞后遗症期

2016.05.09 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 (开放右肺中叶切除术) +肋骨切除术(右侧第 6 肋骨部分切除术)经右胸第 5、6 肋间后外侧切口逐层进胸,切除部分右第 6 肋骨,探查多发粘连,无胸水,无胸膜转移结节,肿块位于右肺中叶约 3 cm×3 cm×3 cm 大小,未累及脏层胸膜,行右中肺切除术。 送冰冻病理报告为"(右中) 肺组织内淋巴组织增生。"

2016-5-26 术后病理报告(201610404):「1、(右中)肺组织内大量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并伴淋巴上皮病变(首先考虑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 2、(右第 6 肋骨)骨组织。

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及癌基因检测:CK(上皮+)、EMA(上皮+)、CAM5.2(上皮+)、CD20(FDC 网+)、CD79a(FDC 网+)、CD3(+)、CD5(+)、CD21(FDC 网+)、CD23(FDC 网+)、bcl-2(滤泡间+)、bcl-6(生发中心+)、MUM1(生发中心+)、CD10(生发中心+)、Kappa\κ(-)、Lambda\λ(-)、CyclinD1(-)、Ki-67(+,10%)。

备 注:1、(右中)肺支气管断端均阴性。2、(右中肺支气管根部、右中肺内支气管旁)未见淋巴结。」

邱8.png

术后诊断:

1.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Ann Arbor 肺部淋巴瘤分期 IE)

2. 肺肿瘤切除术后

3. 脑梗塞后遗症期

术后随访:术后约 2 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不适。暂未行影像学复查。

孤立性纤维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瘤,可能起源于间皮下纤维结缔组织或叶间裂的间叶细胞。多见于胸膜及腹膜,也发生于浆膜腔以外的部位,如肺内、纵隔、眼眶等处,肺 SFT 非常少见。本例患者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考虑为肺 SFT。SFT 为交界性肿瘤,大部分呈良性过程。而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属于恶性肿瘤。

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往往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有临床症状,如:咳嗽、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心悸、肩背部疼痛等,主要由于肿瘤压迫邻近的肺、血管、心脏、膈肌等组织器官引起。有少数巨大肿瘤出现肺骨关节病和低血糖等。

SFT 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无明显特征性。肿瘤边缘较光整,密度较致密,肿瘤间质内血管较少,故 CT 强化不明显,本例中 CT 检查见右肺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影,较大截面 5.5 cmx7.2 cm,边缘光滑,增强后中度强化,右肺中叶可见斑片状模糊影,影像学诊断为右肺占位,间叶来源肿瘤较肺癌可能大,请结合其他检查。

组织病理学上,SFT 大体表现通常为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切面灰白色,有束状、编织状、旋涡状条纹,质韧,形态多样性。梭形肿瘤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区,部分区域可富于血管并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核分裂象较少,一般无坏死及出血。免疫表型方面,一般 CD34、CD99、Bcl2、Vimentin 为阳性,但均无特异性。

肺 SFT 与肺内其他良性肿瘤的鉴别,如错构瘤、肺炎性假瘤、肺硬化性血管瘤等。

SFT 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一般而言,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但由于 SFT 为交界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多样,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在 1994 年淋巴瘤 REAL 分型和 WHO 2001 年造血和淋巴组织分型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MZL-MALT lymphoma)被列为一种独立的淋巴瘤类型。其中原发于肺的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PMZL-MALT lymphoma)相对少见。但在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中有 70-90% 为 PMZL-MALT 淋巴瘤。患者多为 50-70 岁的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 60 岁。PMZL-MALT 淋巴瘤为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期长,进展缓慢。

PMZL-MALT 淋巴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明确,获得性 PMZL-MALT 淋巴瘤可能继发于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无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部分患者有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疾病症状。

本例患者亦无临床症状,为术后定期复查时发现右肺占位。

PMZL-MALT 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 表现可呈肺炎肺泡型、结节肿块型、支气管-血管间质型、粟粒型和混合型,病灶可单发或多发,肿块可位于中心或边缘,伴或不伴空气支气管征及支气管扩张,病灶密度变化无特异性,病灶累及胸膜较为少见。因此,较易误诊,临床上需与肺炎、肺结核、结节病、其他肺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相鉴别。本例中患者 CT 检查结果提示右肺中叶可见片状略高密度影,边界模糊,病灶紧邻水平裂,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后轻度较均匀强化。炎症改变较肿瘤病灶可能性大。

PMZL-MALT 淋巴瘤的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其病理学特征有以下四点:1)淋巴瘤滤泡边缘区有滤泡中心细胞样(centrocyte-like,CLL)肿瘤细胞增殖。2)淋巴瘤细胞浸润黏膜上皮或腺上皮之间形成淋巴上皮病变。3)CLL 肿瘤细胞有向浆细胞分化的倾向。4)肿瘤性滤泡可与反应性滤泡同时存在,形成滤泡克隆化。免疫表型方面,淋巴瘤为来源于边缘带的 B 细胞,一般 CD20、CD79a 均为阳性表达,CD5、CD10、CD23、Bcl6 均为阴性表达。Ki-67 指数偏低,通常低于 20%。

患者获得确诊后依据辅助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依据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Ⅰ、Ⅱ期患者可选用手术切除、局部区域放疗或观察,对于可手术患者,手术治疗明显改善预后。Ⅲ、Ⅳ期患者按照 NCCN 指南滤泡淋巴瘤治疗原则进行方案选择。

PMZL-MALT 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好,5 年生存率约 84-94%,10 年生存率约为 70%。

综上所述,PMZL-MALT 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为明确诊断的关键。本病预后良好,临床医生提高认识水平,避免漏诊及误诊。对于可手术患者应积极手术,改善预后。

肺孤立性纤维瘤、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均属少见病例,本例患者于手术切除右肺中下叶间肺孤立性纤维瘤后约 1 年,再发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实属罕见。

此病例提示临床医师:(1)肺孤立性纤维瘤虽属交界性肿瘤,大多呈良性过程,但对于高龄患者仍建议定期复查随访。有利于发现第二原发肿瘤。(2)肺原发肿瘤切除后,短期复查过程中发现临近解剖位置再发占位,需仔细鉴别,避免错诊漏诊,贻误治疗时机。

编辑: 方方    来源:丁香园

浙江省肿瘤医院是全省肿瘤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信息指导中心,全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建于 1963 年,座落在杭州市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

医院占地面积 6.91 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 16 余万平方米。拥有床位 1500 张。

科室领军人物 更多

毛伟敏院长

毛伟敏,教授,主任医师,胸外科首席专家。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151」优秀中青年科技培养人才导师,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医师、全国「大医精诚」、浙江省优秀医师等荣誉。

浙江省肿瘤研究所于 1985 年经卫生厅批准建立,挂靠在浙江省肿瘤医院。 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 50 人,具高级职称者 20 人。研究所的科研运行机制是研究组长负责制,目前有 12 个课题组。拥有细胞生物研究室、放射生物室、分子病理学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