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用「心」技术续写「心」生命

作者:丁香园    2021-03-29
字体大小:

陶凉院长 (中) 带领团队手术中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心脏病专科医院,扎根武汉 21 年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过去传统外科手术,发展到如今微创技术领航,尤其是挽救急危重症患者,书写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陶凉说,21 年来,亚心医院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兴」的坚持,专注心脏领域发展,推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心脏治疗多项技术发展,如今医院二十余项手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未来,亚心人将砥砺前行,一同见证中国心血管事业的快速发展。

冠心病领域

搭桥可以不开胸 支架植入可吸收

我国冠心病人群有多少?最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给出答案:1100 万人!可怕的是,它的发病率、死亡率都非常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宋丹说,过去治疗冠心病主要以药物为主,随着技术、器材发展,治疗理念和手段已经「大跃进」。治疗冠心病,从过去单一用药到现在联合用药,管理患者全身疾病,延缓冠心病进程。

「说起冠脉搭桥,很多人还停留在『开胸劈骨』的手术场景。」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陈绪发教授说,实际上,微创搭桥早已让冠心病患者得到更好地救治。2010 年,湖北省的第一例微创搭桥手术,正是由亚心创造,实现从开胸到小切口的「一大步」。而后,搭桥手术的年龄再次刷新,高龄老人生命得以延续。亚心专家以患者为本,考虑更复杂的多支血管病变怎么办。2015 年,亚心技术「升级」,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全国首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微创搭桥手术,开创了冠心病微创搭桥手术的新局面。

此外,拯救冠心病患者生命的心脏支架,很多人有抗拒心理。亚心探索前沿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止,心脏支架从金属到药物涂层,再到生物可吸收支架,领先全国。如今,支架价格纳入国家「集采」降价,更多患者受益。

先心病领域

先心小切口手术 最快 3 天能出院

20 年前,先心病的治疗都是以常规外科开胸为主,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小患儿,开胸手术留下的疤痕,成为家长的「心病」。如今,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创技术成为「主流」。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专家金晶教授说,以小儿先心病来说,患儿若及时就诊,都可通过手术根治。亚心医院在先心病微创手术上,实现了先心外科小切口术、外科/介入封堵术、胸腔镜下修补等多种微创治疗方式,患者的切口越来越小,有的仅米粒大小,保持了患儿胸骨的完整性,更能让患儿快速康复。

2014 年,出生 9 个月,体重仅 6 公斤的先心病双胞胎女婴欢欢、乐乐,一起在亚心医院成功微创「补心」,刷新了当时全国微创先心手术患者极低龄、极低体重的纪录,这是技术实力的体现。

据统计,先心病患者住院时间越来越短。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张刚成主任说,60% 的简单先心病都采用微创介入封堵术,最快可以三天出院。同时,封堵器的种类、材质也有巨大的进步,有金属的也有生物可降解的,国内进步的程度已经超过国外。

瓣膜病领域

「超微创」换心大门 高龄不再是禁区

20 多年前,我国心脏瓣膜病患者绝大部分是风湿性心脏病,但随着老龄化加速,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的患者逐渐「占大头」,患者从过去中青年为主,向现在以老年人为主力转变。

「之前治疗瓣膜病,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开胸手术。」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瓣膜病专家冯学国教授说,那时需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建立体外循环,在胸口切开大概 20 厘米的伤口,切除病变的瓣膜,用人工瓣膜替代。但这种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都较长,对于年老体弱或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是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随着新科技、新材料的发展,治疗方法、材料选择上有了巨大进步。从机械瓣到生物瓣,到如今不用开刀,即可实现「超微创」手术。

2016 年,亚心医院完成湖北省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TAVI),将人工瓣膜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无需开胸,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很多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高龄老人有了新希望。2018 年,亚心又完成了湖北省首例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2020 年,采用高难「瓣中瓣」技术,完成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2021 年,成功实施华中地区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

该院院长陶凉的「独门秘籍」——主动脉瓣单、双、三瓣叶置换成形技术,手术量和效果得到国内外专家赞誉。他说,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医生挑战高难度,让患者受益。事实证明,亚心医院主动脉瓣成形术水平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

心律失常领域

最小起搏器胶囊大小 可放心接受影像扫描

很多人以为心律失常是普通疾病,其实约有 2/3 的心律失常是由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脏内部原因引起,严重的可能导致猝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律失常专家韩宏伟教授介绍,在治疗中,准确判断至关重要。

20 年前,记录心电变化还是普通心电图,现在去亚心医院就诊,有了 24 小时心电图、7 天或更长时间的单导联记录心电图,甚至植入型心电记录装置,可连续记录 3 年的心电信息。心脏稍有异常情况,都逃不过高科技的「火眼金睛」。

韩宏伟教授说,20 年来,无论是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还是在治疗技术,亚心医院突破和创新的速度在全国领先。过去只能靠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疾病,现在可通过微创的手术方式解决,无论是射频电流消融,还是冷冻球囊消融,亚心在全省都是率先完成。后来,对于非瓣膜引起的房颤,亚心医院开展左心耳封堵术,大大降低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

从过去普通起搏器,到后来无导线起搏器,亚心医院致力将最新的技术运用于临床,2019 年,亚心完成湖北省首例世界最小的「胶囊」起搏器,没有导线。2021 年,亚心再次为患者植入一枚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左胸肋间留下切口,且导线是埋在胸前肌肉下,彻底杜绝可能的血管损伤、减少感染风险,这也是华中地区开展的首例 S-ICD 植入术。

大血管疾病领域

危重症患者逐年增多 更多患者在亚心重生

对于心胸外科来说,20 多年来发展最快的,当数大血管外科的诊疗技术,治疗手段已从巨创逐渐转为微创,但和以前相比,疑难危重患者比例大幅增多,亚心人迎难而上。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大血管中心主任符竣感慨,近十多年来,大血管疾病患者增加明显,如凶险的主动脉夹层,亚心一年该类手术达到 200-300 例,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技术发展,这些过去死亡率极高的病人,在亚心得到救治、愈后重生。2021 年 2 月, 医院心外科突破年龄禁区,为 76 岁高龄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开胸手术,背后的挑战难以想象。

「近年来,需要外科治疗危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高龄患者。」符竣主任说,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革新,特别是腔内技术、辅助技术的发展,让过去几乎不可能活下去的患者,有了重生的机会。

比如,大家熟悉的 ECMO(俗称「人工心肺」),在危急时刻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腔内技术「锁定」血管狭窄;还有体外循环技术发展、人工血管等材料的进步,使得患者血液、心肌保护得更好,手术并发症降低,愈后生存质量更高。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编辑: xujia    来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立于 1999 年 11 月 11 日,是一家三级甲等心脏病专科医院。现任院长为陶凉教授。医院聚集了国内优秀的心血管疾病诊疗专家,能够成熟实施各类心脏内、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