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占位性病变 | 2 次检查无果,PET/CT-MR 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作者:丁香园    2021-08-26
字体大小:

四十岁左右的吴先生(化名)体检超声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担心不已。吴先生无肝炎病史,且每年都会定期体检,这次血液检查中肿瘤指标各项均未见异常。随后便前往当地医院做了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肝右叶占位,但良恶性无法明确,医生告知他两个月后复查。

2 个月后…

吴先生再次做了 MR 增强复查,结果显示肝右叶富血供病变,并且较之前增大,考虑恶性可能,但并没有直接给出具有倾向性的诊断结果。

良性?恶性?关系到是否要尽快手术!

出于患者病情综合考虑之后,我们认为单一检查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建议行 PET/CT-MR 异机融合全身检查,多方位观察肿瘤特征性影像表现。

MR 图像

正反相位 T1WI 呈低信号,FS T2WI 呈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包膜样环形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强化信号逐渐均匀。

PET/CT 横、矢、冠三位图表现

PET/CT 显示 FDG 摄取明显增高,SUVmax = 13.3

PET/CT-MR 异机融合影像图

PET/CT 与 MR 平扫图像在同一界面的对比图,同时观察病灶的组成成分及肿瘤活性。

MR 增强动脉期图像与 PET 相融合,同时对比延迟期及 CT 平扫时该病灶的影像表现。

通过上述检查显示,该病变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且不同于常见的肝癌,并且 PET/CT 的全身扫描图像可初步明确目前并没有其他部位的转移,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后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是肝脏梭形细胞瘤。

关于肝脏梭形细胞瘤

可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 形态表现复杂,多类似肉瘤,或伴有形似肉瘤的间质成份。

多见于咽喉部、软组织、胃肠道,少见于其他部位。肝脏的梭形细胞肿瘤原发或继发诊断较困难。

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中上皮性肿瘤占比最多,部分可呈梭形细胞形态;恶性间叶性肿瘤较为罕见。而在肝脏转移性梭形细胞瘤中胃肠道间质瘤占很大比例。

本例中,PET/CT-MR 提供的诊断、治疗依据:

1、MR 增强的表现方式为典型的富血供肿瘤,DWI 明显受限,均提示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2、PET/CT 检查中病变的 FDG 代谢明显增高,可达到 SUVmax = 13.3,而内部未见明确的出血和坏死征象,全身其他部位没有看到原发灶,临床表现没有炎症感染等症状。

上述表现均支持此病灶为恶性肿瘤,且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

PET/CT-MR 多模态融合

全身解剖水平+细胞代谢水平成像技术

大范围完成

•  头、颈、胸

•  全腹部(肝、胆、胰、脾、肾、泌尿及生殖系统等)

•  全脊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检查

PET 同时与 CT 及 MR 融合

满足对软组织分辨率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对肿瘤分期的全身评估,较单一影像,更直观、准确。

在重疾诊断中的应用

同时具有高敏感度、特异度特点,降低假阳性的影响,诊断各种恶性肿瘤和脑部疾病;比如:脑部小肿瘤、癫痫灶、鼻咽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1 次融合 = 肿瘤定性+术前分期/术后评估

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及分期、判断有无远处转移 ,以提供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为临床设计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每一种影像学检查都有自己的适应症,但也存在不足!

需要根据疾病特点,结合各种影像检查优势,进行检出和诊断。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编辑: dxy_lfh6xyg3    来源: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