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不愈的瘦型脂肪肝,要当心这个病

作者:施军平    2021-05-07
字体大小:

提到脂肪肝,不少人都觉得那是胖子才有的事儿,甚至有人拿到体检报告后惊呼「我这么瘦,怎么会有脂肪肝?!

的确,脂肪肝确实与肥胖是近亲,但好多人看起来身材都不错,甚至连超重都不够,可是脂肪肝还不轻,这就是所谓的 「瘦人脂肪肝」或者「瘦型脂肪肝」。

有些「瘦型脂肪肝」,努力过了、体重也减了、保肝药也吃了一大堆,可肝功能和脂肪肝一点动静也没有,血糖也渐渐的高起来了,到底怎么了?对于久治不愈的脂肪肝,一定要考虑是否患有遗传代谢性肝病。

一例肝功能持续异常 10 年,BMI 为 20.85 的男性脂肪肝患者,体脂比和内脏脂肪均正常

「瘦型脂肪肝」,有一种病因容易被忽视

由于肥胖这一传统的脂肪肝危险因素缺失,瘦型脂肪肝的诊断以及评估容易被大家忽视,令患者丧失早诊早治的机会。

此外,与肥胖导致的脂肪肝相比,瘦型脂肪肝具有代谢紊乱和组织学病变相对轻但远期预后仍然不良等特点,它的诊治也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瘦型脂肪肝的病因除了代谢紊乱如内脏肥胖、肌少症、高血脂、高血糖,社交性饮酒(特别是虽达不到过量饮酒标准,但不耐受酒精者),药物或者毒物等以外,还有可能是遗传代谢性肝病。

什么是遗传代谢性肝病?

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因基因缺陷而导致代谢异常的一大类疾病,常合并肝脏外其他脏器损伤。具有家族聚集特点,且种类繁多,尽管遗传代谢性肝病多数属于罕见病,但整体加起来发病率不容忽视。

2018 年 5 月 11 日,我国公布了国家版第一批 121 种罕见病,其中遗传代谢性肝病高达 18.18%(22/121),其中不少的遗传代谢性肝病主要或首发的表现就是脂肪肝,如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遗传性血色病(铁代谢异常)、肝糖原累积症(糖原代谢异常)、Citrin 缺陷症、溶酶体酸性脂酶 (LAL) 缺陷症、NBAS 基因缺陷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线粒体肝病等。

基因的分子检测是目前诊断遗传代谢性肝病的金标准。

遗传代谢性肝病是常见的疑难肝病,早诊早治是关键

目前有多种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异常)、遗传性血色病(铁代谢异常)、肝糖原累积症(糖原代谢异常)等,如果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阻断或逆转肝脏病变,使患者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生存;而延误诊断可造成不可恢复的并发症,或需要肝移植才能长期存活,因此遗传性肝病的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常规检查方法的局限、特异检测方法和设施的不足、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不熟悉、专业知识有限,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相应领域专家缺乏,导致误诊和延迟诊断常见。

同时常常因为研究少、了解不足,临床治疗进展缓慢,常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没有或少有制药公司对该类疾病感兴趣。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罕见病常存在如下窘境:病无所医、医无所药、药无所求。

为此,在 2017 年 12 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联合杭城的 8 家医院,建立了由肝病科、病理科、影像科和分子诊断实验室等组成的疑难肝病多学科诊疗团队,每两周召开一次临床、病理读片会,多学科专家现场和线上交流,为疑难肝病病例的病情判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性建议,大大提升了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治水平。


疑难肝病多学科会诊联盟病理读片会

作者简介

施军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后。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杭州市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脂肪性肝病以及病毒性肝炎诊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脂肪肝多学科联合门诊,在此基础上牵头制定《中国脂肪性肝病规范化诊疗专家建议》,牵头成立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协作组(CNAFLD CRN)并开展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基于肝组织评价的 NASH 多中心 RCT 临床研究。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编辑: dxy_lfh6xyg3    来源:丛玲健康说Health

关于我们 更多

《丛玲带你看名医》栏目隶属杭州⽂广集团,是一档以互联⽹为传播手段、以医疗健康为核⼼传播内容的「互联⽹+医疗健康」模式的健康养⽣科普栏目。通过直播、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多媒体手段,在浙江省内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栏目至今推出直播近两百场,累计点击量近千万人次。短视频制作近千条,多平台分发。在新冠肺炎期间,与多家公立医院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互联网问诊」直播项目,为居家「抗疫」的全国人民提供多学科线上问诊服务,帮助老百姓解答健康疑惑,让老百姓安心居家、健康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