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着力推进分布式微剂量 CT 研究项目

作者:丁香园    2021-06-01
字体大小:

5 月 31 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召开了分布式微剂量 CT 研究项目推进会,介绍项目初步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在线参会,陕西省科技厅总工程师杨柳、陕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沈长友、陕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刘亚军、陕西省发改委社会处副处长王嘉炜,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颜虹,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颜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讲社,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靖稳峰,琶洲实验室项目部部长、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马建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宗芳院长,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张堃,西安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武海滨,柞水县中医医院等 9 家合作医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代表处等 10 家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副院长马现仓、党委副书记韩菊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吕毅院长主持。

交大一附院马辛格书记致欢迎词,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医院工作的领导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马书记表示,分布式微剂量 CT 项目不仅是一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大事,也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分布式微剂量 CT 项目贯穿了基础、技术和产业,瞄准了临床需要、社会需要最突出的问题,贯通了研究链和产业链,医院有信心在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坚强领导下把项目做实,为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不辜负陕西人民的期待。

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详细分析了传统 CT 的弊端、介绍了分布式微剂量 CT 的特色、优势、算法原理和运行机制,他表示分布式微剂量 CT 是一种原始创新,必将对我国医疗改革和模式探索做出贡献。

交大一附院医学影像科杨健主任表示分布式微剂量 CT 是医理结合应用于临床一线的产物,是开拓诊疗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对医学影像学科是颠覆性的变革,希望与徐宗本院士团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提升医学影像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交大二附院李宗芳院长介绍项目前期进展和已取得成果,他表示,二附院将与一附院共同推进分布式微剂量 CT 研究项目落地,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助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代表处赵永刚总经理表示将与学校及医院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5 G 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进医学影像产业发展。

陕西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刘亚军希望一附院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卫生健康委将为医院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广提供坚强保证,共同为推进健康陕西建设,为三秦百姓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沈长友表示省工信厅将在项目推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为陕西省医学装备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陕西省科技厅总工程师杨柳希望双方继续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顺利开展联合攻关,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贡献陕西科技界智慧与力量。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颜虹表示,分布式微剂量 CT 项目平台是包容的、合作的,希望交大三所附属医院和相关合作方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宗旨,合力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打造大国重器,继续加强临床试验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优化项目流程,提升老百姓就医体验,为医学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做出更大的陕西贡献。

分布式微剂量 CT 研究项目介绍

分布式微剂量 CT 研究项目是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团队深耕六年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让数学技术服务社会,在国际上首创微剂量云 CT 中心技术,实现扫描与成像分离,用计算换剂量。项目大大减少了传统 CT 存在的辐射问题,在医学影像领域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分布式微剂量 CT 应用于临床的意义

分布式微剂量 CT 是变革医疗模式的「国之重器」,通过分布式智慧医疗云影像能够服务偏远地区患者、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速危重病人抢救、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过度的 X 射线辐射容易「致癌」,而 CT 检查是人体遭受辐射的第一大来源。微剂量 CT 是重大慢性疾病防控利器,在肺癌早期筛查与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防控与管理,降低癌症复查肿瘤新发或转移风险,特殊人群疾病健康管理(儿童、孕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检查存在影像重复检查率高、医疗资源浪费、患者就医成本增高等问题。

分布式微剂量 CT 使影像技术、流程、设备、机构一体化成为现实,同时借助西安交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打造「智联网」医院,构建陕西分布式 CT 分级诊疗中心。

传统 CT 弊端及分布式微剂量 CT 比较优势

传统 CT 的应用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包括高剂量高辐射的扫描风险、离散化数据与一成不变的成像能力的制约、基层医院诊断能力不足以及 CT 机的高额购置成本、重复繁琐的机械操作与参差不齐的医技水平等。

因此,具备远程医检、传染病医检、疾病筛查、移动性的应急诊断、智能分析、功能成像、定量成像等功能的新一代 CT 系统成为了全民健康时代的新需求。其中,因为 CT 剂量与人体健康、影像质量的密切关系,保证诊断效能的微剂量成像则是新一代 CT 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也是国际公认趋势。

基于以上问题及需求研发的微剂量分布式 CT,采用扫描和成像分离模式,形成了「分布式医学影像终端机」(后简称「CT 终端」)和「远程分布式云成像」(后简称「成像中心」)的新机制,即「CT 终端」仅负责 X 射线扫描,采集的数据通过 5 G 网络或光纤传输到云端,成像、智能阅片等通过云端强大的计算集群自动调度算法完成。

医院只需安装 CT 终端,不必配备传统 CT 昂贵的图像后处理系统。一个成像中心可接入 1000 台以上 CT 终端,能达到一个省不同级别医院和体检机构的应用规模,可以实现「下农村」「入基层」「进社区」,甚至可以像打印机那样自由部署。

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使用了先进的成像算法,有效解决 CT 成像中的 X 射线高辐射问题,使得低剂量甚至微剂量辐射 CT 成为了现实。

项目进展及未来趋势

项目成立以来,团队以国家大健康战略为服务宗旨,瞄准落实「分级诊疗」的难点和痛点,与多家医疗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目前,经过应用验证,该技术已实现了相较于传统 CT 1/5―1/10 剂量成像的重大突破,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吕毅院长表示,本次分布式微剂量 CT 项目的推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该项目将作为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重点揭榜项目进行部署,一附院将全力推进该项目落地,通过医学科技原始创新促进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服务陕西、辐射西北乃至全国,成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据悉,目前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和大型企业表达了合作意愿。未来该项目团队还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联合研发快成像设备、分布式 CT 及核磁设备等可以贴近社区和边远地区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

在智联网医院研发及转化、临床大数据挖掘及应用、智能诊疗技术与医学装备基础研发等领域进行联合攻关研究,致力于解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问题,以及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同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共同努力推进学校「6352」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编辑: dxy_lfh6xyg3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概况 更多

厚德、博爱、精医、卓越八字院训即独立成章,又各有侧重,涵盖了品德修养、医学精神、医疗技术和时代精神,符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特色和办院宗旨,能够有效地在群众和医患群体中树立起高品位的医疗文化形象,对打造和提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品牌魅力形象,凝聚人心和激励广大医护人员奋进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走进西安交大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