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院长:科技创新是精神医学发展第一推动力

   2019-10-30
字体大小:

精神医学是近现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疾病机制复杂且异质性显著。目前仍缺乏客观无创的大脑内部检查方法和手段,疾病检查多以量表为主。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发展,为精神医学领域的诊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科技创新与精神医学领域的结合日趋紧密。

前不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共同举办「精神医学温州国际高峰对话暨第七届康宁精神医学国际论坛」,邀请海内外精神医学大咖以「科技创新与精神医学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共同探讨。借此机会,丁香园与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院长于欣教授进行了交流访谈。

微信图片_20191030163921.jpg

融合科技创新,助力精神医学

相较躯体疾病,人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历史并不长,而且在早期走了很长的弯路。在很多国家,精神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被邪祟附体。进入 20 世纪以来,研究者逐步认识到,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的结果,由此才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

于欣院长介绍说,早前,由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在我国的各个医学分支中,精神医学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很多人对患者经过治疗重返社会并不抱太多期望,认为只要把患者看管好就行。而今,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精神医学有了更深的了解,精神医学开始逐渐向医学领域回归,并被视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是近 20~30 年来精神医学领域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针对精神医学的学科建设,他表示,如果以精神科医生和床位数量以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纵向对比,毫无疑问我国精神医学诊疗水平较以往得到大幅提高。横向对比的话,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差距在快速缩小当中。但如果对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中国精神医学仍有不少进步空间。

于院长指出,我国科学技术经历过往数十年的厚积薄发,在一些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甚至实现了赶超。这一局部优势对帮助中国精神医学弯道超车十分有益。譬如我国的 5 G 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技术看似与精神医学关系不大,但如果能和我国庞大的病患人群相结合,利用这些技术来追踪患者的行为特点,再辅之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分析手段,有可能为人们认识精神疾病的规律提供新的契机。

此外,许多精神疾病与患者的遗传背景有关,中国大量的患者人群为进行疾病遗传学分析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如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的大型精神疾病生物样本库,相信对发现疾病背后的遗传学因素,实现病因寻找的突破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注重点人群,推动成果转化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当代精神医学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精神病学所涵盖的范畴,其服务与研究对象也大大拓宽,不再只重视重性精神障碍 (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对抑郁症、焦虑症、适应不良等轻性精神障碍也愈加关注,同时也更加注重一般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工作,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

于欣院长表示,精神医学领域发生的这些变化要求临床医生更加关注重点医生的高发疾病。比如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中高发的痴呆需要加以重视。这种疾病尚无治愈的办法,因此预防和康复应当是着重发力的目标。另外,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人群中孤独症的发病率普遍呈现上升态势,我国也有类似的趋势,这种疾病干预越早,患者后期预后越好。为此,研发孤独症早期其识别和干预的方法也宜及时跟上。

除了上述疾病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令精神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型疾病。2019 年 6 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对此,于院长认为这类疾病是否需进行医学干预要谨慎判断,应当从是否造成社交功能损害以及是否造成精神痛苦等多方面来加以综合评估。目前来看,对于青少年游戏成瘾,可能需要审视更多的是家长和社会。

在被问及对中国精神医学有哪些展望和期许时,于院长表示,近 20 年来,中国精神医学学者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这是我国精神医学迅猛发展的重要例证,但如何令这些成果及时转化到临床,目前还稍显薄弱;其次,精神医学的发展在我国相当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北上广或中心城市。在今后如能在服务均等化方面有所进展,相信我国精神医学无论是诊疗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会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则是希望在国家层面能推出相应的协调机制,为全国优秀团队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同时令研究数据得以有机整合,以此助推我国精神医学临床研究更上层楼。

于院长特别提到,中国精神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中外交流和社会理解,康宁精神医学国际论坛的举办以及杰出青年精神医师的评选也有这方面的考量。本次论坛在议程设置上,既充分考虑了前沿领域的交流,也有相应的科普讲座,就是希望能将其打造成为促成专家合作的平台,并令普罗大众更加了解精神疾病。

当下,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造成重大负担的疾病种类。于欣院长强调,精神疾病的病因和表现的多样化要求整个行业都要拥抱科技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尽早突破当下的窠臼,从而为精神医学的发展及患者的诊疗带来新的局面。






编辑: dxy_m4jq72c8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