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绩

   2016-11-15
字体大小:
  • 乳腺肿瘤一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YM155 在逆转三阴性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No. 81372843,负责人:曹旭晨)

可控活化的 Caspase-3/7 的非凋亡功能在乳腺癌肿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No. 81472472,负责人:王欣)

FAM64A 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No. 81502518,负责人:余岳)

LIN28 及 let-7 调控 TGFβ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进展、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No. 81502300,负责人:陈翱翔)

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

ESRP1 及 CD44 剪切变异对乳腺癌 EMT 的意义及调控机制研究(No. 13JCYBJC21800,负责人:张斌)

天津市教委项目:

mTOR 磷酸化 Runx2 的机制及乳腺癌 EMT 中的意义(No. 20130120,负责人:孙小虎)

天津医科大学基金:

FAM64A 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耐药的机制研究(No. 2014KYM05,负责人:余岳)

代表论文

曹旭晨:

[1] Cao XC, Yu Y, Hou LK, Sun XH, Ge J, Zhang B, Wang X. miR-142-3p inhibits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by targeting CDC25C. Cell Prolif. 2016, 49(1):58-68. 第一作者

[2] Tian Y, Yu Y, Hou LK, Chi JR, Mao JF, Xia L, Wang X, Wang P, Cao XC. Serum deprivation response inhibit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block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signaling. Cancer Sci. 2016, 107(3):274-80. 通讯

[3] Xin F, Yu Y, Yang ZJ, Hou LK, Mao JF, Xia L, Wang X, Cao XC. Number of negative lymph node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ypN0-N1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Tumour Biol. 2016, 37(6):8445-54. 通讯

[4] Hou LK, Yu Y, Xie YG, Wang J, Mao JF, Zhang B, Wang X, Cao XC. miR-340 and ZEB1 negative feedback loop regulates TGF-β-mediated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Oncotarget. 2016, 7(18):26016-26. 通讯

[5] Zhang YF, Yu Y, Song WZ, Zhang RM, Jin S, Bai JW, Kang HB, Wang X, Cao XC. miR-410-3p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targeting Snail. Oncol Rep. 2016, 36(1):480-6. 通讯

[6] Xie YG, Yu Y, Hou LK, Wang X, Zhang B, Cao XC. FYN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ncol Rep. 2016, 36(2):1000-6. 通讯

[7] Liu J, Yu Y, Sun JY, He SS, Wang X, Yin J, Cao XC.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5, 149(1):133-40. 通讯

[8] Zhang Y, Zhang B, Fang J, Cao X. Hypomethylation of DNA-binding inhibitor 4 serves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in distinguishing acquired tamoxifen-refractory breast cancer.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5, 8(8):9500-5. eCollection 2015. 通讯

[9] Yu ZH, Yang ZJ, Chen Q, Xing F, Zhang B, Cao XC.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IIIC staging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s. Indian J Cancer. 2015, 52 Suppl 1:e6-11. 通讯

[10] Yu Y, Zhao Y, Sun XH, Ge J, Zhang B, Wang X, Cao XC. Down-regulation of miR-129-5p via the Twist1-Snail feedback loop stimulates the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Oncotarget. 2015, 6(33):34423-36. 通讯

[11] Yang Z, Zhang B, Hou L, Xie Y, Cao X. Pre-operativ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redicts the outcomes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umour Biol. 2014, 35(12):12165-71. 通讯

王欣:

[1]Clincal benefits of mastectomy on treatment of occult breast csrcinoms presenting axillary metastases. The Breast Journal 第一及通讯作者 2010; 16(1):32-37.  SCI 收录 IF 2.091

[2]Cystatin M 在乳腺癌及转移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中华乳腺病杂志 第一及通讯作者 2008;2(3):21-25.

[3]Traumatic neuromas after mastectomy. C. ANZ Journal of Surgery. 第一及通讯作者 2007;77 (8): 704-705.(SCI 收录 IF1.338)

[4]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国肿瘤临床  第一及通讯作者  2012;20: 1522-1526

[5] Cao XC, Yu Y, Hou LK, Sun XH, Ge J, Zhang B, Wang X. miR-142-3p inhibits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by targeting CDC25C. Cell Prolif. 2016, 49(1):58-68. 通讯

[6] Mu L, Zhu N, Zhang J, Xing F, Li D, Wang X. Type 2 diabetes, insuli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6 May 17. doi: 10.1002/dmrr.2823. [Epub ahead of print] 通讯

[7] Wang Y, Xing P, Cui W, Wang W, Cui Y, Ying G, Wang X, Li B. Acut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Independent Unconventional Splicing of XBP1 mRNA in the Nucleus of Mammalian Cells. Int J Mol Sci. 2015, 16(6):13302-21. 共同通讯

[8] Ma X, Han Y, Fan Y, Cao X, Wang X.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glycogen-rich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Breast J. 2014, 20(2):166-73. 通讯

  • 乳腺肿瘤二科

科室积极完成科研工作,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市科委课题 3 项、其他及校级院级课题 11 项,发表 SCI 收录文章 9 篇。我科近三年参与全国多中心大型 III 期临床实验 2 项,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计划。

论文情况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时间

发表刊物名称

影响因子

1

MicroRNA-132   is frequently down-regulated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of breast and acts as a tumor suppressor by 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顾林(通讯作者)

2013

Pathol Res Pract

1.562

2

Plasma miRNAs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s for ovarian cancer

张丽娜(共同第一)

2013

Plos One

3.234

3

Modulation of BAG-1 expression   alters the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amoxifen.

刘红

2014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875

4

Strong adverse effe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lobular breast cancer: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

刘红(通讯作者)

2015

Tumour Biology

3.611


  • 乳腺肿瘤三科

乳腺三科 建立了严格的科研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科研岗位,在乳腺癌干细胞、乳腺癌化疗耐药、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乳腺癌信号传导通路、乳腺癌靶向治疗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发表 SCI 论文 17 篇(SCI 总分值:54.595 分),获批发明专利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项目抗癌重大科技专项 1 项,市科委应用基础面上项目 1 项,国家临床中心培育项目 C 类 1 项,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1 项,卫生局科技基金 2 项,肿瘤转化医学种子基金 6 项,博士启动基金 4 项,3 年科研经费总额度:184.6 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的研究团队汇聚了从事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并有海外合作研究背景的科研队伍,长期从事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利用特异性基因的不稳定性分析中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估作用,形成新的个体化诊疗策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CellCycle, 2014;Cancer Sci, 2015;专利号 ZL 2013 1 0335444.6)。针对 I-II 期乳腺癌患者多种诊疗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分子诊断标志物应用的临床诊断流程的优化、规范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为主的外科治疗(Int J Nanomedicine, 2015)。完成三阴性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外周血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探讨包括 115 个基因的测序面板结果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优化完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体系,坚持实施乳腺癌的个体化、规范化诊治。

  1. 发表 SCI 论文 17 篇,SCI 总分值:54.595 分

  2. 获批发明专利 1 项,专利号:ZL2013 1 0335444.6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

  5. 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工程)项目抗癌重大科技专项 1 项

  6. 市科委应用基础面上项目      1 项

  7. 国家临床中心培育项目 C 类      1 项

  8. 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1 项

  9. 卫生局科技基金      2 项

  10. 肿瘤转化医学种子基金      6 项

  11. 博士启动基金      4 项

  12. 3 年科研经费总额度:184.6 万

  • 乳腺再造科

近些年来,本科室医生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院校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文章。参编《乳腺癌整形外科学》、《乳腺肿瘤整形实践与思考》、《肿瘤手术学》、《乳腺肿瘤学》等多部专著。在乳房再造领域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如 2011 年"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量化设计、实施及监测的系统性研究" 及 2006 年"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的临床研究" 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乳腺肿瘤内科

(一)研究成果

1. 光动力与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治疗

光动力疗法以其有效、安全、副作用小、可协同、可重复和相对成本低等优点为癌症患者增加了一种治疗手段。乳腺肿瘤内科研究团队阐明了光动力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杀伤效应及可能作用机制,将光动力与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于乳腺癌治疗领域,证实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特别是在初始给与低剂量化疗药物后,光动力治疗可获得较单纯标准剂量化疗或单纯光动力治疗无法达到的抑制肿瘤效应。并筛选出的具有高效活性新型光敏药物 NK01。此外,通过线粒体相关蛋白的通量筛选研究发现的新型光动力分子靶标线粒体融合蛋白 Mfn-2 显著提高光动力治疗敏感性。

乳腺内科研究成果1.png

此项研究开辟了光动力转化医学研究新领域,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文章 1 篇,中华系列文章 1 篇,核心期刊 8 篇,培养研究生 4 人,并荣获 2014 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光动力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的杀伤效应及机制研究(成果登记号:津 20141421)。研究成果普及推广情况:新型光敏剂亚甲蓝(NK0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基础实验研究。NK01 是一种光敏性小分子药物,属于吩噻嗪类化合物,目前国内外基础实验研究罕见报道。本研究发现:亚甲蓝光动力疗法对乳腺癌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联合阿霉素可增强抑瘤效果。亚甲蓝光动力疗法在细胞水平光动力对乳腺的治疗作用以凋亡为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关;活体水平与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

乳腺内科研究成果2.png

在老药新用的创新机制引导下,积极开展转化临床医学研究,我院级其他四院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对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新型光敏剂联合化疗,共收治病人 74 人,综合评价显示:完全缓解率 18.91%,总缓解率 54.05%,临床获益率 74.32%。取得的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 靶向乳腺癌干细胞的新型化合物的临床前研究

在合作单位南开大学药物学院合成小白菊内酯类似物的基础上,进行先导化合物临床前实验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一类新药 ACT001

乳腺内科研究成果3.png

(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院级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3 项

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培育项目 1 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1 项

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 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 1 项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2 项

天津市科委面上项目 1 项

天津市科委青年基金 2 项

市教委项目 1 项

卫生局项目 1 项

天津医科大学科学基金 1 项

天津市肿瘤医院博士启动基金 3 项

天津市肿瘤医院院级课题 3 项

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1 项

(三)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临床试验,全面推动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

国际临床试验项目汇总 24 项:

  • 06-GW-1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评价 Lapatinib 合用紫杉醇与紫杉醇合用安慰剂相比较,治疗 ErbB2 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EGF104535  Ⅲ期

  • 06-GW-4  两种不同剂量的 Capecitabine(卡培他滨) 方案联合注射用多西他赛治疗局部晚期和/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项Ⅱ期随机开放性研究    16853D  Ⅱ期

  • 07-GW-1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估 Lapatinib 辅助治疗 ErbB2 过表达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5485)  EGF105485  Ⅲ期

  • 07-GW-4  瑞宁得对照三苯氧胺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肝毒性    D5392L00023       Ⅳ期

  • 08-GW-1  多中心、随机、开放性Ⅲ期研究评价单用 Lapatinib 或曲妥珠单抗,及二者序贯或联合作为辅助治疗对 HER2/ErbB2 阳性的原发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ALTTO)A randomis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Ⅲ study of adjuvant Lapatinib, trastuzumab, their sequence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R2/ErbB2 positive primary breas  EGF106708  Ⅲ期

  • 08-GW-2  贝伐人源化单抗联合紫杉烷类单药或含紫杉烷类药物的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开放性研究 Open-label study of Bevacizumab plus taxane monotherapy or in      combinatuon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O19391     Ⅳ期

  • 08-GW-5  对拉帕替尼与卡培他滨合并用药治疗 ErbB2 过度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开放的、延长期疗效研究 (EGF103659)An      open-label expanded acess study of Lapatinib and Capcitabine therapy in      subjects with ErbB2 over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EGF103659  Ⅳ期

  • 08-GW-6  HKI272 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 1/2 期 A phase 1/2 study of HKI272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in subjects with solid tumors and breast      cancer        3144A1-203WW  Ⅱ期

  • 09-GW-3  一项贝伐单抗辅助治疗三重阴性乳腺癌的国际多中心、开放标记、双治疗组、III 期临床试验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re      open-label 2-arm phase III trial of adjuvant bevacizumab in「triple      negative」breast cancer.    BO20289/B   Ⅲ期

  • 09-GW-6  HKI272 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实体瘤和转移性乳腺癌受试者的 1/2 期研究

  • 09-GW-7  Neratinib      (HKI-272) 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实体瘤和 ErbB-2 阳性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 I/II 期开放性临床研究            

  • 09-GW-13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表柔比星和静滴长春瑞滨联合表柔比星作为一线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的 II 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PM 0259 CA 226 B0   II 期

  • 10-GW-1  一项比较化疗加曲妥单抗与化疗加曲妥单抗加贝伐单抗辅助治疗 HER2 阳性的淋巴结阳性或高危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多中心 III 期随机临床试验                                     A Multicenter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of Adjuvant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Node-Positive or High Risk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omparing Chemotherapy Plus Trastuzumab with Chemotherapy      Plus Trastuzumab Plus Bevacizumab       BO      20906    III 期

  • 10-GW-3  Pazopanib 和 Lapatinib 联合用药与 Lapatinib 单药治疗相比较,用于观察 ErbB2 过表达的炎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随机、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Study Comparing the      Combination of Pazopanib and Lapatinib versus Lapatinib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rbB2 over-expressing 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VEG108838  Ⅲ期

  • 10-GW-4  比较 Neratinib 联合紫杉醇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 ErbB-2 阳性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开放、2 组对照、III 期临床研究                 A phase 3, Randomized,      open-label,Two-Arm Study of Neratinib Plus      Paclitaxel Versus Trastuzumab Plus Paclitaxel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ErbB-2-Positive Locally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3144A2-3005-WW      Ⅲ期

  • 10-GW-10 Neratinib (HKI-272) 应用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后的 HER-2/neu 过表达/扩增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3144A2-3004-WW      Ⅲ期

  • 11-GW-01       一项 BIBW2992 联合长春瑞滨与曲妥珠单抗联合长春瑞滨对比治疗既往对一种曲妥珠单抗(Herceptin) 治疗失败后的转移性 HER-2 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开放、随机、III 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Ⅲ期

  • 11-GW-02       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多中心研究比较氟维司群 500 mg 和氟维司群 250 mg 在内分泌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绝经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妇女中的疗效和耐受性  Ⅲ期

  • 12-GW-05       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HER2 阴性的乳腺癌的治疗中比较卡培他滨联合索拉非尼与卡培他滨联合安慰剂的 III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12444    Ⅲ期

  • 13-GW-04       一项比较氟维司群 500 mg 和阿那曲唑 1 mg 对未经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妇女的疗效和耐受性的随机、双盲、平行、多中心 III 期研究 D699BC00001     Ⅲ期

  • 13-GW-05       一项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和一种紫杉烷类作为 HER2 阳性的晚期(转移性或局部复发)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多中心、开放设计、单组研究  MO28047     Ⅲ期

  • 13-GW-06       DCA114273 研究:denosumab 与唑来膦酸在患有实体瘤骨转移的亚洲人种受试者中的比较研究  DCA114273  Ⅲ期

  • 14-GW-01       既往接受过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进行的长春氟宁加卡培他滨 vs 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的多中心、随机、III 期研究     L00070IN311B0  Ⅲ期

  • 15-GW-03       一项比较 Palbociclib(口服 CDK4/6 抑制剂) 联合来曲唑和安慰剂联合来曲唑既往未经治疗的 ER(+),HER2(-) 亚洲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研究          

国内临床试验 20 项:

  • Ⅲ期 15-GW-05      一项评价 Olaparib 单药治疗对比医生所选化疗方案治疗种系 BRCA1/2 突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 III 期、开放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Ⅲ期

  • △1-9,丙氨酸 10,天冬氨酸 13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Ⅱb 期临床试验     SZ-KA-2007-001 Ⅱb 期

  •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Ⅱ期

  • 重组抗 HER2 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治疗乳腺癌Ⅲ期临床研究 Ⅲ期

  • 评价 CellSearch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以预测病人预后能力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和影像学疗效判断之间一致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        

  • 注射用紫杉肽(PDP)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单药、开放、多中心Ⅱb 期临床研究 Ⅱ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开放,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方案      Ⅱ期

  • 替吉奥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Ⅰ期

  • 紫杉醇微乳注射液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试验      Ⅰ期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Ⅲ期临床研究 Ⅲ期

  •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补充临床研究      Ⅳ期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开放、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APTN-Ⅱ-MBC Ⅱ期

  • 一项用于收集临床实践中实际使用芙士得 250 mg 治疗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多中心、非干预、前瞻性研究 调研

  • 脱环氧埃坡霉素 (UTD1) 注射液单药或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Ⅱ期临床研究 UTD1-V Ⅱ期

  • △1-9, 丙氨酸 10, 天冬酰氨 134,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Ⅲ期临床试验 NL201-Ⅲ-2012   Ⅲ期

  • 热休克蛋白 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法) 乳腺癌临床试验试剂盒

  • 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融合蛋白(GW003)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Ⅰ期临床研究      Tmab-GW003-NP-01 Ⅰ期

  • 一项对比艾日布林和长春瑞滨在既往接受过至少 2 种最多 5 种化疗方案,其中包括蒽环类和紫杉烷类药物,对于局部复发或转移性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开放、两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E7389-C086-304 Ⅲ期

  • UTD1 注射液(优替帝®)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 BG01-1323L Ⅲ期

  • 马来酸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HER2 表达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Ⅰ/Ⅱ期临床研究      Ⅱ期


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 4 项:

1. 紫杉醇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表柔吡星方案一线治疗复发 转移性乳腺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 GC vs. GX 一线治疗复发转移三阴乳腺癌的临床实验研究;

3. NX vs. TX 二线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实验研究;

4. 依西美坦 vs. 甲羟孕酮治疗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编辑: 方方    来源:丁香园

天津市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我国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

天津市肿瘤医院始建于 1861 年,曾名「基督教伦敦会施医院」和「马大夫纪念医院」。1951 年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1952 年著名肿瘤专家金显宅教授在该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肿瘤科。1954 年,金显宅教授受卫生部委托创办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首先在国内推行乳腺癌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1962 年,金显宅教授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抗癌大会上做了题为「乳腺癌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的比较」大会报告。1972 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乳腺肿瘤科。 1984 年中国第一届国际乳腺癌会议在天津召开,这是中国肿瘤界第一次国际会议。在金显宅、李树玲教授引领下,天津乳腺肿瘤学科的水平不断发展,于 1985 年成立全国首家乳腺病理诊断专科。

2003 年中国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建成,占地 4500 平方米, 李树玲教授任中心名誉主任,张瑾教授任中心常务副主任。2004 年,全国首家乳腺肿瘤内科成立。随着乳腺中心的全面发展,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于 2009 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乳腺影像诊断科,于 2010 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乳房再造科。乳腺中心目前现有病床 500 余张,2015 年首诊并实施乳腺癌手术 6200 余例,累计乳腺癌病例数 5 万余例,居世界之首。

乳腺中心坚持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坚持多学科合作发展,目前已拥有乳腺肿瘤一科,乳腺肿瘤二科,乳腺肿瘤三科,乳房再造科,乳腺肿瘤内科,乳腺病理科,乳腺影像诊断科,乳腺癌放疗组,乳腺癌康复室,乳腺癌筛查团队,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等 11 个组成部分。医疗范围辐射全国,与国内外多家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点此查看乳腺病理科品牌专题页面>>

  • 乳腺肿瘤一科

    乳腺肿瘤科成立于 1971 年,后发展成为拥有全国病例数最多的乳腺专科,其中乳腺肿瘤一科成立于 1998 年,以外科专业技术娴熟而享誉国内。全科现有专业...

  • 乳腺肿瘤二科

    乳腺肿瘤二科成立于 1998 年,目前病床位 88 张。顾林主任担任科主任,共有医师 16 名。其中主任医师 4 名:方志沂主任,顾林主任,刘红主任,刘俊田主任;副...

  • 乳腺肿瘤三科

    乳腺肿瘤三科学科构架达到全方位覆盖乳腺癌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与精准预防的全过程学科传承 金显宅、李树玲创建,经乳腺肿瘤学科几代人努力学科声誉 医疗团队优...

  • 乳房再造科

    乳房再造科是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成立的第一个以乳房再造为特色的乳腺肿瘤外科。科室自2010年组建以来,参照国际标准对乳腺癌进行规范化治疗,开展乳房再造术、前哨淋巴结...

  • 乳腺肿瘤内科

    乳腺肿瘤内科成立于 1997 年,现有医师 17 人,护师 28 人,其中主任医师 2 名,副主任医师 4 名,主治医师 7 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