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命悬一线,2 分钟生死抢救挽回生命

作者:丁香园    2021-03-02
字体大小:

黄昏时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结束,心脏骤停的小周(化名)恢复了自主心跳与呼吸。看到小周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年轻生命。

这里是以重症神经康复为主的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十一病区。病床上躺着重症患者,医生护士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康复护理和抢救,各种监测和治疗设备都在不停地运行着。每一次警报声,都让医护人员神经高度紧张。

与死神赛跑的年轻姑娘

正值花样年华的小周,本该是享受年轻活力的时候,却不幸被检查出小脑内有肿瘤。5 个月前,她在外院接受了肿瘤切除术。在外院住院时,由于病情反复,以及多次气管插管,还出现了气管出血等并发症。

转入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十一病区时,小周处于深昏迷阶段,伴有四肢肌力下降,被安排到了距离护士站最近的重症病房。病房中,护工 24 小时陪护,所有仪器设备联网,数据直达医护手机终端,抢救设施就在床旁,随时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尽管见过许许多多的重症患者,但看到年轻的小周插着气管,躺在病床上,心里感觉还是酸酸的」。十一病区的费护士长如是说。

生死时速的 2 分钟

然而,令医护人员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当晚 19 时,仅在小周入院当天 3 小时后,护士站的大屏突然发出警报,小周突发心脏骤停!值班的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病房,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

另一边,临床中心主任张绍明手机上的永慈智联 APP,也立刻传来了小周的病危信息。此时已经下班的张绍明主任立即进入「备战状态」,通过永慈智联 APP 给予远程抢救指导和生命支持。抢救过程中,医生发现气管插管的套管前端完全被被血痂堵塞,立即用气管镜,把气道清理干净,并在抢救结束后为小周更换了气管套管。

「从发现心脏骤停到恢复心跳,总共花了 2 分钟。」费护士长说,这 2 分钟内,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一命。随后,又在张绍明主任的远程指导下,为小周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对症治疗,保护脑组织,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整个救治过程仅用了半个小时。


图为张绍明主任日常查房

第二天,小周成功苏醒,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事后,张绍明主任回忆到,如果时间超过 10-30 分钟未及时处理,患者本人将永远无法醒来

承载生命与责任的「装备」

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永慈十一病区的「物联网+脱机中心」模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先于行业的物联网建设,是永慈十一病区的一大特色。在普通医院,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异常的往往是陪护,然后通知护士,再到医生、科室主任等,过程冗长,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而在上海永慈康复医院,包括十一病区在内的所有重症病房,几乎所有治疗仪器都「连」上了网,实现全院不同楼层可多点监控。特别是在重症患者长待的呼吸机脱机中心,这里的心电监护和呼吸机等仪器都会进行「网上报警」,当呼吸机参数异常,报警信息会立即传到护士站大屏,并同步到科主任甚至三甲医院的专家手机 APP。

主任专家可在永慈智联 APP 上查看患者的心电监护、呼吸机相关参数等,与一线临床医生实时交互,进行线上抢救/治疗指导,甚至开展远程会诊等。这就是上海永慈康复医院的「物联网+脱机中心」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新模式,为医护人员与死神抗争赢得了时间,为抢救生命的关键之路亮起了绿灯。「救治小周的整个过程,家属都是可以看得到的。不论是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还是医疗专业水平,都获得了家属的认可。」费护士长欣慰地说道。

出院当天,小周家属对医护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看到医护人员「拼命」救自己的女儿,将她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给予专业细心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多了许多信任与感谢。这一鞠躬,蕴含着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谁都不会放弃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以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为代表,盈康一生生态内分布于全国的各大医院,秉承着医患合一理念,以创患者最佳体验为目标,依托于物联网医疗生态赋能,不断创新医疗模式,每时每刻守望健康、守望幸福。

 

来源:盈康一生

*声明:本内容仅代表文章来源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

编辑: dxy_eacjf9u9    来源:上海永慈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