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专家 | 宁晓红聊缓和医疗推广与生命教育普及

   2018-05-24
字体大小: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149.jpg

本期「协和欧葆庭老年医护培训」期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宁晓红医师讲授了「安宁疗护」和「与家属谈话」两个课题。

在我们以往课程的反馈中可知,这两个课题是学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最令人困惑、无助的难题。

作为该领域的带头人,宁晓红老师的讲座为学员们带来很多新的思路,给大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并在课后引发热烈的提问和讨论。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154.jpg

讲台上的她神采奕奕,电视上的她平静内敛


小编对日常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宁晓红

充满好奇,这位缓和医疗领域的倡导者

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触动呢?

宁晓红老师您好,您是目前国内缓和医疗工作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的工作方向吗?

我现在是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一名临床医生,我想说我在肿瘤内科工作的 12 年对我从事缓和医疗这个事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我很开心我有这样的一段经历。

对于从事缓和医疗这件事情,我感觉在老年医学科比在肿瘤内科更能施展开来,更加游刃有余。现在的工作,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之外,改善生活质量是首要工作任务。当然,身处三甲医院,老年医学科肯定是以老年急性病的处理为主要工作,在病房离世的患者人数去年全年为 10 例。

在工作之余,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缓和医疗工作的推广上面,参与很多社会公益协会组织的活动,也会对身边需要帮助的同道给予很多辅导和支持。每件事都挺花时间的,但是我觉得为推广一个对病患有意义的理念这样做很值得。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158.jpg

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投入到这样一个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的工作领域当中去的?

我在肿瘤科内工作时顺风顺水,2012 年抱着去外面学习的心态去到台湾,第一次接触到「缓和医疗」,没想到这次经历对我的触动那么大,让我对整个医学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在这一期课程中也提到一份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报告,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死亡质量指数在全球排名第 71 位,也就是说,中国人「死的很不好」。

我在临床实践中的困惑就是如何改善这些重病患者的体验,救他们于水火,这促使我努力学习更多缓和医疗的知识,并愿意通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地把这些理念分享给更多的人。

您提到的「全民生命教育」的概念是什么?您的推广目标是什么?

最开始,我主要推广对象是医护人员,后来扩展到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志愿者、社工和养老机构等。但是毕竟这样的专业论坛受众只有几十人、几百人,影响力太小。

后来有一些媒体要求采访我,社会反响比较热烈的是央视 2013 年的《新闻调查:请让我这样离去》和 2016 年的《新闻调查:老年科记事》以及《健康之路:告知坏消息》等节目。

虽然配合媒体做专题很花费时间,但是我感到通过媒体可以把声音放大,可以让更多的老人、家属、青年学生等等社会不同群体接触这个话题,完成一个面对大众普及的「生命教育」,这些精力用得值!

我的目标,从医护人员的层面来说,是希望向更多医护工作者具备缓和医疗的概念,让面对危重病患同样会感到孤立无助的医护人员得到支持和帮助,大家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在帮助病患走完最后一程的过程中仍然能够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我相信这样的工作做得越深入,越能促进医患双方的情感,甚至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我的愿景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政府公益广告、协会组织的公益讲座,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知道生命终点是什么,什么叫「善终」。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203.jpg

您为推广缓和医疗投入大量心血,也在 2016 年被评为年度中国魅力人物,可以说您是国内缓和医疗工作方面的引领者之一。您认同这样的身份吗?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临床医生,我没想过「领导别人」,或去做什么「领头人」。只是大家愿意让我代表大家发声,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令我感动的是有一群热心人自发地在我身边集结了,他们信任我,愿意和我一起工作。如果我能起到好的促进和凝结的作用,我愿意继续,而且不后悔。

很幸运,我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的院方和科室的领导给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我们单位的医护人员都具有很高的医疗水平和人文素养。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上,我们有一个自发的缓和医疗小组,参与者包含来自老年医学科、内科、营养科、物理康复科、护理部等等多个科室的同事,麻醉科,ICU 的同道们也加入进来。相信有领导的支持,我们的队伍会不断壮大,事情会越做越好。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208.jpg

您在推动缓和医疗的概念时候遇到了哪些阻力?

谈不上阻力,因为我没有野心。我从没有想要去「改变」反对这个理念的人。我只是向一些志同道合的同行们推广缓和医疗的概念,给愿意接受这个概念的人以支持和帮助。

我没有想到得是,现在这个话题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了解、热议,甚至在政府层面也有了呼应,卫计委表态支持缓和医疗的培训、在北京开设试点,真是赶上大好的时候了!这已经让我们很兴奋了!

要说压力还是有的。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很多病人慕名而来找我,我希望好好和他们聊一聊临终的话题,所以每个新病人平均都要花费 30-40 分钟的时间。但接诊时间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还是希望把宝贵的时间用于帮助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末期病人和家庭上面。

其实做这个工作,我最亏欠的是我的家庭,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玩。我的业余时间经常被占用,晚上也常常接到全国各地同道们打来的电话或者微信联络。我也意识到自己有点「走火入魔」了(笑),还是需要不断调整,平衡工作和家庭。

我们的志愿活动一直让我倍感自豪!学生志愿活动和社会志愿者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甚至很多小朋友也参与进来(我的孩子也是其中一员)。遗憾的是目前因为管理力量不足而限制了小朋友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相信不久会得以解决。

最后,请您针对养老机构对高龄老人的照护提出一些建议吧!

首先养老机构关于「末期照顾」的职责要有明确的定位:是否接受老人在机构内离世?

如果不接受机构内离世,机构要做全员缓和医疗的培训,由此真正保障入住老人末期的生活质量;如果可以接受老人在机构内离世,那么不仅要懂缓和医疗,还要做临终关怀和临终事物的处理,要考虑是否要把生前预嘱作为入住机构的常规步骤,等等。

我想强调的是,这不仅仅是养老机构内医护人员的职责,缓和医疗的理念是整个机构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应该必备的基础知识:对老人来说,什么是好的生活质量?身体上难受吗?心理社会灵性层面上是不是安适?跟老人和家属的沟通是否到位?

在宣传上面,我觉得养老机构应该承担「如何评价好的老年」、「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关于善终」及相关话题传播的责任。

谢谢宁晓红老师!

微信图片_20180524154214.jpg

宁晓红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

2016 年度魅力人物

【获奖理由】

她将减轻病人痛苦放在第一位,她把病人和家属视为同类,帮助他们作出共同决策,并告诉他们,「决策」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尊重病人自身的意愿;当药物已经无法解决病情,她和同事会征询病人家庭:是否在临终时采取有创措施,病人的愿望是什么?她不但在自己的医疗岗位上实践,也在各种讲座、培训和跨学科会诊中普及缓和医疗。

宁晓红和她所在的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疗团队,真正体现了医者在治疗疾病之外的另一重最重要的角色:帮助和陪伴病人,给予他们所渴望的舒适和平静,获得生与死的尊严。

编辑: dxy_otu1bx6    来源:丁香园

欧葆庭在中国的第一家医护型养老机构落户南京市栖霞区,背靠仙林灵山,紧邻仙林鼓楼医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周边基础设施齐全。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占地面积 1...

2018 年,随着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欧葆庭正式宣布联手北辰集团,助力长沙北辰三角洲国际健康养老综合体,对接「时光守护家」品牌文化和国际资源,面向失能、半失能以...

-2013 年,欧葆庭正式入驻中国,集团中国区总部位于上海。-2014 年,中法建交 50 周年之际,欧葆庭集团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子公司国开东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