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0-06-22
原创

淋系血液、淋巴组织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监测—— Ig,TCR 基因重排的 NGS 检测

血液肿瘤已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然而,如何对肿瘤细胞或克隆进行精准的监测、何时采取预防或早期的干预措施,仍是待解决的问题。而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在于寻找简便、可靠的可作为微小残留病 (MRD) 检测的标志物与检测手段。

MRD 已成为风险分层和个体风险导向治疗决策的重要生物标记。对儿童 B-ALL 患者的大队列研究表明,MRD 状态是复发和临床结果的强大预测因子。在成人复发/难治性 B-ALL 患者中,MRD 阴性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OS);MRD 状态也被用于指导治疗 [1]。NCCN 指南将 MRD 描述为治疗响应的评估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在完成初始诱导后对 ALL 成人患者进行 MRD 检测。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 V1 2020

血液肿瘤已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然而,如何对肿瘤细胞或克隆进行精准的监测、何时采取预防或早期的干预措施,仍是待解决的问题。而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在于寻找简便、可靠的可作为微小残留病 (MRD) 检测的标志物与检测手段。

微小残留病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 是指按目前的治疗标准经治疗取得完全缓解 (CR) 后体内残存微量肿瘤细胞的状态。血液肿瘤细胞的残留监测依赖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传统细胞形态学的检测灵敏度是可以检测 5% 的肿瘤细胞,在这之下,可能需要一些更灵敏的方法,比如流式检测的灵敏度达到 10-3-10-4,分子的检测灵敏度更高一些。从分子检测来讲,MRD 可以检测多种指标,包括特定的 TCR 基因重排,Ig 基因重排,融合基因和基因变异等等。

淋巴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即 B 细胞中 Ig 基因和 T 细胞中的 TCR 基因的重排。基因重排指的是不同的淋巴细胞的 Ig 或者 TCR 片段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的重新排列组合。

正常淋巴细胞未受任何刺激情况下,其基因重排是随机的,细胞表现为多家族和多克隆性,具有发挥各种细胞免疫作用的潜能。而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发生过程中,淋巴细胞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 TCR 或 Ig 基因性重排的细胞中发生转化,导致 TCR 或 Ig 基因单克隆性表达,使淋巴细胞呈现为克隆性增殖,导致在淋巴结,外周血或者骨髓细胞中出现 1 个或 2 个主要淋巴细胞克隆,为单克隆性,TCR 和 Ig 基因家族的单克隆重排是淋巴瘤细胞群的重要特征。临床上对于重排检测的应用主要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的监测两方面。

淋系血液、淋巴组织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监测—— Ig,TCR 基因重排的 NGS 检测

图 1

基于临床的需求,高博诊断中心分子实验室已经开发出基于 NGS 深度测序法的 Ig 和 TCR 基因重排检测 MRD 的方案。

如下述病例,本检测通过对患者初发病理组织进行 Ig/TCR 基因重排的筛查,确认单克隆重排模式,并通过持续性监测患者特有的阳性克隆在体内的残留,辅助临床判断预后,及时提示复发风险。

Ig 和 TCR 基因重排是检测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的金标准,不仅对于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有着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复发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患者张**检测 Ig 基因重排,初筛时检测到 1 种阳性克隆性重排,重排情况详见图 2。把该重排作为患者 MRD 动态监测的指标,根据患者的治疗阶段,进行周期性监测,提示疾病进展和预后效果。如图 3 所示,MRD 值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快速上升近 100 倍,提示患者疾病发生进展,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疾病得到迅速控制,MRD 值降低至 2000 左右,预示良好的治疗效果。

淋系血液、淋巴组织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监测—— Ig,TCR 基因重排的 NGS 检测

图 2

淋系血液、淋巴组织肿瘤的微小残留病(MRD)监测—— Ig,TCR 基因重排的 NGS 检测

图 3

讲座预告

郑勤龙主任:分子检测在血液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时间:6 月 30 日下午 15:00-16:00

血液肿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统的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主要类别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相同肿瘤不同区域不同)与时间异质性(原发性肿瘤与继发性肿瘤不同),从而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等各方面产生差异。而肿瘤细胞基因层面的变化是导致这种异质性的关键因素。

高博医疗集团诊断中心分子实验室郑勤龙主任将为大家带来从基因分子层面讲述血液肿瘤的异常类型,常用检测技术和应用选择,以及结合临床实际案例介绍分子检测的临床应用和意义。

期待各位实验室同仁、医生、研究者参与!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