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8-01-26
原创

政协委员张波洲: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走出国门送光明

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红十字会朝聚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张波洲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的救助,帮助贫困患者重...

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红十字会朝聚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张波洲建议加大对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的救助,帮助贫困患者重见光明,提升他们生活质量和脱贫能力,并成立「光明行」国际公益项目团队帮扶周边国家的贫困人民。 

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高纬度、高海拔、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是眼部疾病白内障的高发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中,自内障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是致盲的最主要原因。内蒙古 60 岁以上老年人超过 450 万,白内障患者每年约新增 90000 多例,其中 40% 在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失明,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致命的。 

政协委员张波洲: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走出国门送光明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红十字会朝聚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张波洲在大会上发言。

国家卫计委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的《「光明扶贫工程」工作方案》指出:对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医疗救治是推进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确保到 2020 年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措施;《「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 (2016-2020 年)》鼓励非政府组织、民营医疗机构、慈善团体、企业和公民个人参与爱眼护眼宣传教育和眼病防治工作,使人人享有基本眼科医疗服务,逐步消除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 

据张波洲介绍:2015-2017 年内蒙古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共为 15015 位贫困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内蒙古「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的显著成效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赞誉,活动先后荣获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集体特别奖,亚洲地区唯一特殊贡献奖。 

白内障病情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内蒙古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白内障患者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帮助贫困患者重见光明,是贫困白内障患者的迫切需求,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以人民为中心」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有效举措。为了把「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常态化,让「光明行」公益活动走出国门,为向北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贡献力量,提出建议。 

  • 将「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和业绩目标考核中,建立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常态。各地区要准确掌握贫困白内障患者的人口数量和基本状况,制定完善项目发展规划,做到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服务保障到位,有效降低内蒙古白内障致盲率,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把扶贫救助项目做好做实。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统战、红十字会、财政、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扶贫办、残联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扶贫基金会、眼科专科医疗机构等社会力量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形成扶贫济困的强大合力,使内蒙古社会文明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积极努力。 

  • 「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的医疗机构必须是技术力量雄厚、业绩突出、知名度美誉度高、医疗精益求精的专家医疗团队;必须有连锁医院能辐射全区,有国际一流的流动眼科手术车、筛查车能深入到全区特别是偏远边境地区进行患者筛查、手术和术后回访能力的医疗机构;必须是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医疗团队。最终要通过「光明行」公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关爱送到每位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心中,达到复明一人、温暖一家、影响一方的社会效果。 

  • 「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要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 要积极提高联合应对突发眼疾病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升我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关于眼保健健康、眼疾病防治的协作水平。蒙古国与内蒙古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其高纬度、高海拔、日照时间长等因素,使白内障成为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许多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导致视力残疾,失去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白内障复明手术作为医疗救助见效快的项目,如果让更多的蒙古国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可以提升邻邦国家对我国的友好度和信任度。建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光彩事业促进会牵头,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组织实施、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残联、专科医疗机构组成「光明行」国际公益项目团队,对蒙古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规范诊断、筛查,确定手术实施方案。内蒙古「光明行」活动走出国门的善举,必然会让「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加了解、更加信任中国。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