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7-03-24
原创

每次有人问怀孕能不能吃兔肉的时候,他都是这么回复的

专家意见是证据等级最低的!

一个亲戚的提问

作为医生,我们经常被问各种跟健康相关的问题。

不学医的人,好像是不太理解医学有内外妇儿公卫基础之分,更加别说要搞清楚内科还分为心内呼吸内肝胆肠胃肾内血液肿瘤内分泌传染病免疫风湿神经老年病,外科还分为普外心外胸腔外血管外神经外耳鼻喉头颈外泌尿整形各种外……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我们暂且称他为蠢猪吧。可能因为长得比较像妇女之友吧,所以虽然学的是菊花外科,但就经常被问到妇产科相关的问题。

因为他生活当地的习俗问题,他最常被问到的一个,是「孕妇能不能吃兔子肉?」

每次有人问怀孕能不能吃兔肉的时候,他都是这么回复的

他每次被人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先反问:「你为什么害怕吃兔子肉?」「兔唇?吃什么变什么?」「电视里的养生专家说的?」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总是很头痛,怎么证明,这种「专家」的话不一定靠谱呢?

一种临床常见疑惑

还有一种情况:临床医生面对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渴望得到真实而适用的证据帮忙。但临床证据,却让很多临床新手却感觉很迷惑,这些指南、标准,常常「变来变去」,什么样的信息才足以帮助我决策呢?

昨天说的胆固醇不好,今天说胆固醇没有那么糟;昨天心脏支架还是救命大招,今天心脏支架却成了过度医疗……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并不是罕见的情况。

每次有人问怀孕能不能吃兔肉的时候,他都是这么回复的

证据和证据,是有差别的

我们都知道,讨论问题,是讲证据的。

但如果我有证据,你没有证据,就是我有理;但我有证据,你也有证据,咱俩一个证明 A 对,一个证明 B 对,那谁说了算呢?

这时,我们就需要考量证据的质量了。我们在争论中,应该更看重某一些证据。

1979 年,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anadian Task Force on 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 CTFPHE)的专家们首次明确提出,医学证据应该进行分级。另外,根据不同的证据,也应该给大夫们对应的推荐标准。

在后面 30 多年见,有 50 多个机构和组织,分别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了规范,随着循证医学方法的不断成熟,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分级,也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 从定性到定量(最高证据从单个 RCT 到多个 RCT 的 Meta 分析);

  • 从局部到整体(从只考虑试验设计到考量研究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直接性等);

  • 从片面到全面(从单纯针对治疗扩展到预防、诊断、经济学等);

  • 从个别到一般(涉及领域从临床、预防眼神到基础、管理、教育等);

  • 从分散到同意(从指导各自国家和组织到指导全球)……

到 1998 年,牛津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专家们终于研究出了分级标准,并于 2001 年 5 月正式发布在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网络上。

这是循证医学教学和循证临床实践中公认的经典标准,也是循证教科书和循证期刊使用最为广泛的标准。

每次有人问怀孕能不能吃兔肉的时候,他都是这么回复的

专家意见级别最低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严格评价的专家意见,实证能力并不算太高;而即便有研究,但仅仅是生理学、基础研究,比如只在白鼠上用,但想套到人上下结论,这样的证据是级别最低的。

掌握这个「证据级别」,可以帮助你回答很多问题:

怀孕时要吃兔子肉,会有兔唇的是不是?

如果别人问你这个问题,你可以反问一句,你从哪里听来的?

如果对方告诉你,是「专家」说的,请千万要告诉他 / 她,「证据级别」里,「专家意见」是最弱的。不提供试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就告诉你某个「结论」的专家,是不靠谱的。

每次有人问怀孕能不能吃兔肉的时候,他都是这么回复的

同样的,如果有人不幸生下兔唇的宝宝,又刚好在怀孕时吃过兔子肉,也不用告诉我啦,这种只是你身边的人有一两个例子出现的情况,是证据级别里,第二弱的。想要证明「吃了兔子肉会生出兔唇宝宝」,要不我们开始来查查研究,然后再继续讨论?

对了,话说回我那个菊花外科的朋友。

他当时听完这个问题,仰天深思状片刻,回复人家说:

对的,以形补形这事吧,宁可信其有,毕竟我吃了多年的黄瓜,还是整根的、生的那种,壮阳的效果我感觉还是有的。

嗯,确实,这位「专家」有理,如果吃兔肉能导致兔唇,吃生黄瓜能壮阳似乎也合理啊!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现在该去哪儿买馒头比较好呢?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