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4 日,赵雷的一首《成都》刷爆网络,让多少人对成都有了一种向往?
2 月 8 日,《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感动中国 2016 年度获奖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梁益建,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成都的温暖。你的朋友圈是否已经被梁医生刷屏?多少人看着感动中国,眼泪不自主地流了下来?
8 年上千场脊柱畸形矫正手术
带动超 2000 万元社会投入
病人发自内心叫他「梁爸爸」
他,就是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生
梁益建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医者
医学博士梁益建,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 3000 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仁者
尽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 2014 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 200 位,金额近 500 万元。
热心肠
为帮经济困难的患者减轻负担,梁益建总是四处奔波,为患者筹集治疗费用。到茶楼喝茶时都会在墙壁上贴出患者照片,向茶友募捐。同时联系了很多公益基金,为患者寻求帮助。
梁益建说,他的患者有一个交流群,并希望他们康复后做到三点:一是要做一个好人,其次是关注残疾人,最后是要尽所能帮助残疾人,鼓励他们。
70°、90°、180°……这些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但对脊柱畸形患者来说,却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严重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意味着一辈子无法挺直脊梁,甚至失去生命。而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这样一名医生,不仅帮助患者矫正「驼背」,还为他们四处筹钱,被患者们亲切称为「梁爸爸」,他就是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梁益建。
感恩
一名大学生的来信 谢谢「梁爸爸」。
年约 20 岁的女孩小丹(化名)是梁医生的患者,经过梁医生的救治,小丹已经康复两年并考上大学。
近日,她带着同学一起来到市三医院,看望曾经陪着她的「战友」,她给医院写了一封名为《遇见》的信,信中文字句句透露出对梁医生团队的感谢之情。
小丹在信中说,从能记事起,她便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经常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也从来不敢接受「驼背」这个词。认识她的人说她很乐观,可是人都是一样的,她也有自己的悲伤。以前每当听到别人议论她的时候,她总是不由自主地难过。还有几次自己偷偷跑到厕所里去痛哭。那时很希望做正常人,哪怕只有一天也好。直至找到了人生中对她很重要的人——梁医生。
「我能有今天的自信,离不开梁医生和他的团队对我的付出和心血……」感谢信结尾处,小丹说,「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只要你愿意给予;也坚信我们定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妙手
操刀高难手术 让 31 岁小伙逃离死亡。
梁益建今年五十出头,现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小时候父亲因矿难留下残疾,为此他立志要当一名「好医生」。
2003 年攻读考取了神经病学博士学位,两年后被推选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世界脊柱协会主席汉森袁教授处学习脊柱外科。2008 年回国后,做了第一例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术。「第一例手术是为了帮一名泸沽湖的小伙,在泸沽湖地区见到他时,其胸口都已弯到膝盖了,影响生活。」梁益建说,经多方努力,梁益建不仅帮小伙筹集了 10 多万手术费,还主刀为他手术。
仁心
茶馆里募捐 为患者筹集治疗费用 。
梁医生不仅为患者设定治疗方案,更为患者筹集治疗费用。「这种疾病从分布地域来看,农村患者大大多于城市患者,很多患者都是极度贫困的。」梁医生说,但经过相关治疗,他们又可恢复健康。为此,他总是四处奔波,为患者筹集治疗费用。
2009 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给你把钱找到后就回来接你。」这一句诺言对当时的刘正富来说几乎不敢相信。为了应诺,梁益建每次到茶楼喝茶都会在墙壁上贴出患者照片,向茶友募捐。梁益建也联系了很多公益基金,寻求帮助。
1 年后,梁益建驱车 7 小时,去到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去木里县的道路两边都是悬崖,和我同去的还有人从摩托车上摔下,万幸的是并不太严重。道路太险,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梁益建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道路的宽窄。
(原标题:昨夜,一位成都医生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