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6-10-25
原创

第一次面对死神的不安:患者安慰我「不要怕」

医生坚守的理由是什么?

编者按:医生的行医生涯中,会遇到过很多想放弃的瞬间;可是,又总会有那么一点点光亮,让我们坚守。

北方小城,秋风萧瑟,我已经值了二十四小时的班,上午正常工作,中午凑合吃了些面,安顿好下午的事项,安心离开医院已经是下午两点多。同事们开始上班,我却逆着人群行走,就这么走在萧瑟的秋天里,上了三十多小时班的我头发蓬乱,顶着两只熊猫眼,步履虚浮,其实我心里也一样仓皇,充满了满满的挫败感。

我的一位病人,因「肺炎」入院,抗感染治疗一段时间后,肺部炎症已经吸收,但仍高热不退,除外了泌尿系、胆道等其他部位的感染,做了各种发热相关的检查,请全院会诊,除外风湿、肿瘤、结核、传染病、血液系统等疾病,只好停用一切药物观察是否为药物热,可今天体温仍是 39.5℃,病人精神越来越萎靡,经济困窘却仍咬牙坚持,看着他们满怀期望的眼神,我又一次觉得自己无能,继而陷入深深地挫败感,再次恨自己没有抓紧一切时间更努力地学习;没有更广博的专业知识;也再次质疑我们工作的意义。

其实,医疗行业更多的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成为知名大腕;不会引领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甚至没能力发 SCI。更多的只是行业里一颗普通的螺丝钉。

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不懈努力着,同事们常常为挽救了一个危重病人、做了一个高难度的手术、迎接了一个新生命而欣喜若狂,即使他们常常三天值两个班,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打着点滴写病历,没有节假日,没有正常的人类生活,依然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是,从医多年,经历无数次挫败,质疑过自己无数次,可还是在经历一次次打击后再次满血复活地坚守下来了。

对我而言,坚守的理由是什么?

二十年前的冬天,我是名实习生。

有个慢阻肺的老人突发喘憋,极度的呼吸困难使老人面色青紫,我向护士下达紧急医嘱,第一次处理这么危急的情况,不由得声音焦急而颤抖,老人看出了我初次面对死神时强作镇定的外表下掩藏着的不安和恐惧,他用右手紧紧拽着暖气管试图帮助自己呼吸,却伸出左手轻柔地握住我的手,柔声安慰:「先生,……不要……怕,人……总会……有这么一天的!」他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医生而轻视我,仍然按照当地的规矩尊称我为:「先生」;自己极度痛苦却还安慰我不要害怕,面对死亡没有惊惧,只有豁达和坦然。菜鸟从医初始,就这样接受了人生第一堂温柔的死亡课。

第一次面对死神的不安:患者安慰我「不要怕」
图:二十年前实习小组在门诊部合影留念,现在都已经是主任级别的医生了。还会记得当年手忙脚乱、狼狈不堪的自己吗?

十五年前,晋升为主治医师,开始带实习生教学,白天领着他们查房、管理病人、手把手教他们体格检查,晚上就在温暖昏黄的台灯下研习教材,想着第二天给这些小医生们讲些什么内容,倾尽自己能力教授他们。

那年,我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有着和我当初一样清澈眼神的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也要成为和你一样的医生!」上个月,参加学术会议,居然碰到我当年教过的学生,我都不记得她了,可她还认得我,远远冲过来和我打招呼,眉飞色舞地说起当年我是如何教导他们的,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暖意,那是为人老师的成就感。

第一次面对死神的不安:患者安慰我「不要怕」
图:旧课本上划满了线和标注

十年前,我在医院的最前沿——急诊科工作,医疗环境已然恶化,尽职尽责的我也开始被无理的患者辱骂,几次差点被殴打,我终于学会了高声争吵,学会了如何在纠纷中保护自己。

难熬的急诊之夜,数不清的危重病人,几次劳累到有即将「心跳骤停」的感觉,我开始追问:「选择是否正确?」一个早晨,一位急性肾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的高龄老人在门诊看病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我们的急救团队接到电话飞奔到门诊,一边跪在担架车上心肺复苏,一边迅速转运。在家属的全力配合下,我们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老人转危为安。出院时,家属对我说:「谢谢你!什么也不说了,抱一下吧!」我至今记着那紧紧拥抱的感觉。

五年前,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再次萌生退意。

那段时间,做梦都在抢救病人,醒来后没有抱怨、没有愤恨,只有深深地留恋。有一个住院病人知道了我的情况,每次查房时,不诉说自己的病痛,却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开导我,推荐一些书籍给我看。其实彼时他也面临困境: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又因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装了起搏器,反复房颤,心悸胸闷;妻子患有抑郁症;孩子的婚姻又出了状况……。可他总是用豁达的心态影响我。出院后,有一次他到门诊,见我很忙,就在门口站了很久,最终不忍心打扰,写了一封信递给我,什么也没说就离开了,信里叮嘱我保持乐观心态,注意身体。有几年没有联系了,我时常惦念着他,不知道他还好吗?

一年前,我们科的一个老病号,曾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消化道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在我们的精心治疗下,病情好转。

老人的儿子、儿媳都很朴实,和我们相处融洽。出院后的一天晚上,老人突然发热、气短, 120 急救人员对他们说我们病房不一定有床,问他们是否考虑到别的医院,他们毫不犹豫地说:「哪怕在急诊等床,我们也愿意去!」交待病危时老人的儿媳忍不住拉着我落泪,却仍坚定地说:「相信你们会竭尽全力的,我们也一定全力配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在他们身上体会到了全身心的信任和生死托付的感觉,那是一种只有共同奋斗穿越艰难险阻,彼此敞开心扉的人才能培养出的默契和信赖。最终老人因心肾功能衰竭不幸离世。在过年前的一天,家属专程过来送给我们一袋苹果,老人的孙子还送了我一张手工贺卡,写道:「在东山的高峰上,满眼是阳光的时候,我转动所有经轮祝你一年平安喜乐。」

第一次面对死神的不安:患者安慰我「不要怕」
图:家属自制的手工贺卡

近日在看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写的《一个人的朝圣》,主人公哈罗德为了患病的朋友,坚持徒步行走,因为他坚信只要走下去,就有希望,这就是他的朝圣之路和信仰明灯。

第一次面对死神的不安:患者安慰我「不要怕」

我们也许就像哈罗德一样,平凡、懦弱,心底带着伤痛,踏上一个人的朝圣之旅。就像书中写道:「他答应着,一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向外面的马路。泛着银光的大海在身后铺展开来,眼前是通向贝里克郡的康庄大道与另一片海洋。旅途终于开始了,就从这一步开始,他的目的地历历在望。」

坐在电脑桌前打下这些文字,心绪逐渐平静。打开专业网站,查阅资料,寻找发热可能的原因,鼓起勇气,明天再次元气满满地前行……。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